第 三 单 元 四 边 形
一、教学内容
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长度的估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理解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算理,正确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对于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长度观念的建立,首先是脑中要有某个长度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等过程来逐步建立。
3.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至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征,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
五、课时安排
共安排7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课时
认识周长 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课时
估计 1课时
综合练习 2课时
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电教课9)
教学内容: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创设情景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美丽的图片,看一看这是哪里?从中能发现什么?(播放学校情境) 学生看图片,认真观察。 2、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答:我们的校园 谁来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个别回答:学校的教学楼、 同学们正从楼梯上面走下来、还看到了我们的篮球架、操场、花坛等。 3、通过看这些图片你们能从中看到这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 多个学生回答:菱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多边形、半圆形、平行四边形 4、对、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都是由许多图形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图形,你们能找得到吗?说给大家听。 学生从教室中找图形个别学生回答。 二、学生操作 1、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的图形。老师就把这些图形集中在一起(出示) 1、 大家仔细观察在这些图形中几条边的图形最多. 学生回答:四条边的最多 3、对,四条边的图形最多,我们能不能给他们起名字学生给图形起名字;好我们就用xxx起的名字,我们就称它们为四边形,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四边形(板书) 4、看作业的要求,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 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教师巡视。 1、 集体订正(谁和xxx同学做的一样)有不一样的吗? 2、 同学们完成的很好,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来判断它们是四边形的呢?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3、 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生答:我们认为四边形有四个角、有四条直边 8、教师 板书:四条直的 特点 边角 9、 教师概括:凡是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这样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这就是四边形的特点。 三、再次感悟和练习 1、 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和认识了各种图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信封,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吗?倒出来看看是什么? 学生操作 2、 下面同位合作给它们分类。 小组中完成,并说特点 3、展示, 教师:哪个小组把你们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分得?(谁和它们的分法一样) 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让不同分法的小组说说知怎样分的。 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分法?(再次展示) 你们学会了几种分法? 4、看时间,如果时间充分就分行完成,每行在钉子板上完成一个图形。 4、 游戏: 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摆一个四边形。学生自由摆。 指名展示。 5、 摆图案: 你能用手中的七巧板,摆出漂亮的图案吗? 学生摆。进行展示。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相关练习(检测题) |
|
板书设计:
四边形 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组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
第二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电教课10)
教学内容:第37页—第38页,练习九/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识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图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它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谁能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那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 二、新授课: 参观学校推拉门 (1)实物投影仪:主题图 “为什么这样的门能伸缩?”变形后是什么图形?生:平行四边形 (2)、拿一个四边形的木架,拉一拉,有没有变化? 学生亲自动一动。 怎样做就拉不动了? 生:在中间加一条木棍。 (3)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方法? 学生举例。如:生活中当椅子发生前后左右晃动时,只要在凳子腿上斜着钉一根木条就固定的例子。 (4)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说一说它的边有什么特征?生:对边相等。 三:围、画、剪平行四边形。 1、 围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围出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的边有什么特征,使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画平行四边形 要让学生结合围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来想应该怎样画。(首先确定一个顶点,再任意画出一条边,然后画出相对的两条相等的边,最后再把相对的两条边的两个顶连起来。) 3、剪平行四边形 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这里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画法 (1)你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独立画。 小结:首先确定一个顶点,再任意画出一条边,然后画出相对的两条相等的边,最后再把相对的两条边的两个顶连起来。 (2)你能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自己试着剪。 你还会怎样剪?学生汇报。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九/1 第1题 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第2题 (1)、在右边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检测题) 学生独立做。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第3题,改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体现开放性。 4、第4题,让学生通过测量、比较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但只是初步的描述,以后还要学习更数学化的表述。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 |
|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图例)
|
第三课时:周长(电教课11)
教学内容:第41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 直尺 绳子 图片
学生准备:绳子、直尺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创设情境: 我发现咱们班有很多多才多艺的同学,有跑步特别快的,有书法很棒的,还有画画特别好的,我想在咱们班做个光荣榜,把这些同学的照片贴到上面。但是直接把照片贴到墙上是不是太单调不好看啊?我这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纸片(将不同形状的纸片贴到黑板上),在这些纸片上镶上一圈金边,再把照片贴上去是不是就更漂亮了?以这个图形为例,它的金边在哪呢?谁上来指指? 二、新授: 1、周长意义 学生上台指,指的过程中规范动作,教师强调:看清楚无论从哪开始镶,都要从起点开始,绕边一周,又回到起点。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让学生在小组中指指其他图形的金边应该镶在哪。上台汇报(指黑板上的图形)。 师:现在大家都知道金边镶到哪了,像这样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手指),叫做它的周长。那么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也就是到底要用多长的金边呢?怎么办? 生:量一量。 2、测量周长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量一量。 在小组中利用工具探索求周长的方法,教师巡视。 (圆形周长的测量) 3、汇报 师:你量的什么?怎样量的?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 生:我量的是圆形,先用线绕圆形一周,再量出线的长度。 师:这种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谁能提点建议? 生:量的时候应该注意沿圆形的边去围。 师: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也量的圆,我的方法是在圆的边上先标一个点,然后对准直尺的零刻度开始滚,滚一周又回到这个点,这是点上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你觉着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这个方法很好,不容易出现误差。 (树叶形周长的测量) 师:谁测量的树叶形的周长? 生:我先把线的一头对准树叶形边上的一个起点然后开始围,一直围到起点,在量出这段线的长度就是树叶形的周长了。 师:为什么不用直尺了呢? 生:应为边缘凹凸不平。 师:像这种边缘有凹有凸,很不规则的图形就不能用直尺直接量了。 (三角形周长的测量) 师:有量三角形周长的吗? 生:我先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师:这种方法行吗? 生:行。 师:为什么不用线先围再量呢? 生:三角形三条边都是直的线段,用尺子量更方便。 (正方形周长的测量) 师: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的啊? 生:我先量出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然后乘4就可以得出正方形周长。 师:大家有没有问题要问他? 生:没有。 师:我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为什么只量一条边的长度呢? 生:因为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师:那你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后怎样知道的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四条边的长度相等,用一条边的长度乘4就可以了。 (长方形周长的测量) 师:就剩最后一个图形了,谁想来试试? 生:(边指边说)我先量出了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因为两条长边的长度是一样的,两条短边的长度也一样,所以用长方形的长边长度乘2加上短边的长度乘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你算了吗? 生:算了。 师:把你的算式拿上来看看好吗? 生:(展示)9×2+6×2 师:下面能知道9×2是什么吗? 生:是两条长边的长。 师:那6×2呢? 生:两条短边的长。 师:加起来就是 生:长方形的周长。 师:这种方法行不行? 生:行,不过我还有更好的方法。 师:那请你上台展示一下你的方法。 生:(9+6)×2 师: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啊?其他同学看懂的能解释一下吗? 生:(边指边说)9+6是先算出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的长度,因为还有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所以要再乘2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这个方法好不好? 生:好。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啊?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周长。 生2:我会量周长了。 生3:我知道了不同形状的图形应该用不同的方法量周长。 师:同学们学会的可真不少,那么你能用你掌握的知识动手完成班里的光荣榜吗? 生:能。 师:这些图片就送给大家,课下给它们镶上漂亮的金边,相信每个同些的照片都能出现在光荣榜上。有信心吗? 生:有。 |
|
板书设计:
周 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
第四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电教课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 页— 43页的例2、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用硬纸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同位一套)
学生准备:练习纸、直尺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 复习 1、同学们,咱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周长的概念,能指指数学书表面的周长吗?铅笔盒表面的周长呢? 2、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有关周长的知识? 生1:做衣服时需要量胸围、腰围、臀围; 生2:做相框时需要测量照片的周长; 生3:制做跑道,玻璃时需要测量周长。 二 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1、秋天来了,美丽的大森林中正在举行森林动物运动会,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看,森林里多热闹啊,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也来参加了,他们正在比赛跑步呢。聪聪沿着正方形的草坪跑一圈,明明沿着长方形的草坪跑一圈,他们跑的路线的长度实际上是什么? 生: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2、可是聪聪和明明正吵得不可开交呢,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路线比对方的长,同学们你觉得呢? 生1:他们两个一样长; 生2:聪聪的长一些; 生3:明明的长一些;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凭感觉,目测。 3、这样准确吗?那该怎么办呢? 生1:用尺子量一下边的长度,加起来; 生2:用绳子围一圈比绳子的长度; 生3:把草坪拉直,成为一条直线。 4 、这些方法哪种比较容易操作? 生:第一种 5 、同位俩都有聪聪明明的路线图,拿出来看看,同位合作,列式算出两种路线的长度。 学生操作、计算。 6、指名汇报。让学生指着图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1:13+13+3+3=32(厘米)把四条边加起来; 生2:13×2+3×2=32(厘米) 长方形有两个长,两个宽,然后相加; 生3:(13+3)×2=32(厘米) 13+3是一组长加宽,一个长方形有两组,所以乘2; 7、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咱们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第一种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加起来。 这第二、第三种方法都将长方形的长和宽分了两组,怎么分的? 生:第一种将两个长分一组,两个宽分一组;第二种将一个长和一个宽分一组; 8、谁算出了正方形的路线长度了? 生:8×4=32(厘米) 正方形有四条相等的边,所以我量出一条边的长度乘4。 9、出示课件:(正方形) 10、板书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三、练习: 1、先量一量,再算出周长: (练习十第1题) 独立解答 2、解决问题:(课件演示解答方法)(检测题) (1)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5+3)×2=16(米) (2) 一块正方形的手绢边长是20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0×4=80(厘米) 3、小老虎参加自由体操的比赛,比赛用的红正方形地毯周长是36米,边长多少米?(课件) 36÷4=9(米) 四、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提高题 想知道聪聪和明明谁最后得第一了吗?最后,聪聪拼尽全力得了第一名,组委会设计了个领奖台,你能求一下领奖台的周长吗? |
|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
第五课时:估 计(电教课13)
教学内容:第45页—第46页例4、例5,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周长的计算,初步掌握对长度的估计。
2、能正确地估计物体一周的长度。
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彩带纸。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复习: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用手比一比 二、估计 1、学习例4 师:不用尺,你能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吗? 在作业本上尝试画一下。 你是怎样画出8厘米的线段的?介绍你的估算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1厘米1厘米的量,量8个。 再用尺量一量,看谁画的线段最准。 自己用尺量 2、 学习例5 师: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感兴趣的物体,先估计一下,用彩带纸围一圈,至少要多长? 先估计再圈一圈。 任选物体估计测量。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小组中完成P46“做一做”第1、2题。 第一题: 学生在小组中先估计每个图形的周长,在比一比。再算一算,结果是否正确。 第二题: 小组中找出从小红家到学校的路线,画出来。并比较哪一条近,哪一条远? 说出理由。 2、实践活动: 3、 做P46第3题(1)、(2)根据第3题的要求,全班合作完成 。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估计,锻炼我们的估计能力。 五、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练习(检测题) |
|
板书设计:
估 计
|
第六课时:估计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7、48练习十一 第1--6题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周长、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
基本技能目标:
1、能够通过测量计算物体的周长。
2、利用长度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给人的不同感觉,让学生先进行估计,然后再实际测量一下。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情感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和估量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算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根据测量、条件计算物体的周长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算策略。
教具、学具:
尺子、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比眼力 练习十一第2题 师:小红在“爱科学”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他买了一个镜框准备把奖状放进去,你觉得这个镜框能够放进这张奖状吗? 学生实际测量、计算,得出结论。 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 一种:能放进去。 一种:放不进去 学生可以互相辩论,说明自己的理由。 师:我们测量一下,计算他们的周长,看能不能放进去。 二、做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测量物体的长度,计算他们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 三、垒围墙 做第3题 出示第3题的情境图: 1、这个菜地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学生根据条件计算篱笆的长度。 2、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明自己的想法: 要想最少,那就把长边靠墙。 四、动手操作: 做第4题 教师提出要求。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围出几种周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全班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发现的规律。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证实。 五、实践活动: 找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周长,并记录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六、智力发展: P48第6题 |
|
评论